乳磨牙牙髓炎采用2%戊二醛活髓切断术的疗效分析
作者单位: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口腔科,132011
【摘要】 目的:分析乳磨牙牙髓炎采用2%戊二醛活髓切断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临床104颗乳磨牙采用2%戊二醛活髓切断术治疗牙髓炎的疗效。结果:运用2%戊二醛活髓切断术6个月总有效率为96.15%。患儿术后6个月效果好于3个月效果,上颌牙疗效好于下颌牙。结论:采用2%戊二醛活髓切断术治疗乳磨牙牙髓炎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 乳磨牙牙髓炎;2%戊二醛;活髓切断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于食物过于精细及儿童的不良卫生习惯,造成儿童患龋率持续增高,而且由于乳磨牙的特殊牙体解剖结构,造成儿童龋损发展很快,往往在发生时就已发展成牙髓炎。为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拔除乳牙,造成错颌畸形的后果,及早发现并治疗乳磨牙成为口腔科的一个重要课题。早期多用甲醛甲酚和氢氧化钙作为活髓切断术的盖髓剂,实践证明,疗效不甚满意。2010年4月~2011年4月,我院对104颗乳磨牙采用2%戊二醛活髓切断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选自门诊3~6岁患儿的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104颗。牙位分布:上颌第一乳磨牙30颗,第二乳磨牙25颗,下颌第一乳磨牙29颗,下颌第二乳磨牙20颗。
1.2 适应证:临床诊断为牙髓炎。临床表现:牙有龋洞,龋牙有自发痛、冷热痛,穿髓孔处有鲜红血溢出,量中等,探痛阳性,叩痛阴性,冠髓成形,但出血暗红,量多,或去腐时露髓,无龈瘘,牙齿稳固。X线片:牙根无内外吸收。
1.3 材料与方法
1.3.1 活髓切断剂:2%戊二醛水溶液(国家医药管理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南翔实验药厂生产)。
1.3.2 方法:根据牙位分别选用传导阻滞或局部浸润麻醉,低速手机去腐质后,0.9%生理盐水清洗窝洞,樟脑酚消毒,更换消毒器械,用消毒手机和裂钻沿髓室边缘揭去髓顶,锐利挖匙或大号圆钻齐根管口切断冠髓,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消毒干棉球吸干止血,2%戊二醛水溶液棉球放置根髓断面浴5 min,再用加有2%戊二醛水溶液的氧化锌水门汀双层垫底,银贡充填。整个治疗过程中使用排唾器,避免术区污染。
1.3.3 疗效判断标准:患牙按牙位分成两组;上颌组、下颌组,复查3个月与6个月疗效。
1.3.3.1 成功:患儿无自觉症状,无自发痛,叩痛、牙龈无红肿,无龈瘘,牙齿无松动。X线显示:①根管及根尖周组织治疗前后均无病变。②治疗前有轻度病变,治疗后有好转。
1.3.3.2 追踪:临床检查同上。X线显示:①治疗后较治疗前根尖区骨质密度减低,但无明显病变。②治疗前有病变,治疗后未见消失,也未见扩散。
1.3.3.3 失败:治疗后有自发痛和叩痛,有龈瘘,牙松动。X线显示:根尖周病变弥散,或有内吸收、外吸收。
1.3.4 统计学处理:对部分结果进行显着性χ2检验。
2.结果
运用2%戊二醛活髓切断术6个月总有效率为96.15%。患儿术后6个月效果好于3个月效果,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牙疗效好于下颌牙,两者存在显着差异(P<0.05)。详见表1、表2。表1 2%戊二醛活髓切断术术后3个月与6个月比较表2 2%戊二醛活髓切断术术后6个月上颌组与下颌组的比较。
3.讨论
乳牙的牙髓细胞丰富,胶原纤维较少且细,根尖部之胶原纤维较其他部位为多,乳牙牙髓血运丰富,牙髓中部的血管粗细相混,边缘部为较细血管,这将使牙髓在活髓切断后仍具有丰富的营养运输体系,在活髓切断处能形成正常的生理环境,所以用活髓切断术后有效率可达96.15%[1-2]。
有学者观察深龋及牙髓炎的患牙在用2%戊二醛活髓切断术后3个月,活髓切断断端开始有纤维结缔组织包饶,术后28 d,才有牙本质桥形成,有的患牙这一过程需6个月完成,所以选择3个月和6个月作为对照组。
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乳牙牙根有生理性吸收的特点,牙根吸收的初期,牙髓尚维持正常结构,牙根吸收达1/2时,牙髓细胞减少,纤维增多,造成牙本质细胞变性、消失、且牙本质内壁有吸收窝。牙根吸收达3/4时,牙髓发生肉芽变性,部分或大部分神经纤维消失,并有进行性内吸收。所以在应用活髓切断术时应选择牙根内外无吸收的患儿为佳。
资料报道,乳牙牙釉质、牙本质均较薄,约为成人的1/2,有学者认为,细菌侵入部位与牙髓间距离至少为1.1 mm时,牙髓才不会出现病理改变,但乳磨牙近中颊髓角到牙颌面厚度1.6~1.86 mm,在牙颈部则更薄,最薄处0.5 mm,最厚处也不超过1.84 mm。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2/3以上乳牙临床上诊断深龋的患儿由于乳牙牙髓神经纤维呈未成熟状态,神经分布较稀疏,对外界刺激和疼痛的敏感性差,使牙髓状态很难鉴别。另外,临床上患儿不能准确地描述主观症状,给正确判断牙髓状态带来很大困难,故选择治疗时不能过于保守,对于深龋近髓处时,选用冠髓切断术,以保留健康根髓,并能一次永久充填,较根管治疗的复杂程度大为降低,是乳磨牙深龋近髓时所采用的较好办法,所以临床上深龋多用活髓切断术。
本组病例中,3、4岁年龄组有效率明显低于5、6岁年龄组。原因是:①患儿年龄小,不能准确地表达症状,从而在临床上未能正确判断出部分深龋已有较重牙髓感染。②患儿不合作,影响操作准确性。
盖髓剂的选择关系到活髓切断术的成功,大量文献证明2%戊二醛是最合适的盖髓剂,它能固定炎性组织,具有较强杀菌作用。另外,2%戊二醛渗透性小,药物不向其余根髓扩散,也不进入根尖区,而且由于患儿年龄小,在乳牙治疗过程中即使不慎接触到黏膜,也不会引起炎性反应[3-4]。
选择年龄3~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原因是:①组织学观察:牙根吸收1/2前均为正常牙髓,吸收达3/4以上牙髓肉芽组织形成,发生吸收。因此小儿年龄、牙根生理性吸收的程度与本治疗方法有很大关系。Boveve发现,活髓切断术失败的病例,大多数发生在牙根为完全形成或牙根已经开始吸收时,3~6岁正是活髓切断的最好时机。②该时期儿童处在牙髓病高发期,门诊病例好采集。③此时,口腔内完全为乳牙列,乳磨牙显得更重要[5-6]。
本治疗中有4例失败,其中2例是由于术后充填物脱落,没有及时进行修复造成的。另外2例可能由于治疗过程中患儿不合作,髓腔内感染造成的。对于失败的病例,只能尽早作根管治疗,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梅预峰.光敏复合树脂的光照时间和距离对其固化作用的实验研究[J].口腔医学,1994,14(6):366.
[2] Eidelman E,Ulmanksy M,Michaeli Y,et al.Histopathology of the pulp in primary incisors with deep dentinal caries[J].Pediatr Dent,1992,14(6):372.
[3] 张 笋,葛立宏.儿童青少年早期牙槽骨丧失的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1,14(2):119.
[4] 吴海珍,王艳林.羟基磷灰石制剂用于活髓切断术的动物实验研究[J].牙体牙髓病学,1995,5(1):22.
[5] Eleazer P,Bolanos O,Sinai I,et al.The effect of unbound powdered materials on dog dental pulps[J].J Endodon,1981,7(10):462.
[6] Paterson RC,Radford JR,Watts A.The response of the rat molar pulp of two proprietary calcium hydroxide preparations[J].Br Dent J,1981,151(6):184.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