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头条 > 口内> 两种酰胺类局麻药在下颌磨牙牙髓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两种酰胺类局麻药在下颌磨牙牙髓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2016-02-18 13:53:31    浏览:0    评论:0    来源: 牙易网
字体大小: - +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口腔科

【关键词】  阿替卡因;利多卡因;麻醉,局部;牙髓炎,急性

由于牙髓组织对刺激反应非常敏感,在牙髓治疗中常引起剧烈疼痛,无法忍受或致使患者产生巨大的恐惧,导致患者拒绝配合治疗,甚至放弃治疗[1]。为了消除患者的痛苦,牙髓治疗中的无痛技术甚为关键。阿替卡因是一种新型的口腔专用局部麻醉剂,常采用黏膜下浸润注射,具有使用方便、麻醉起效快等优点,近年来在口腔科治疗中应用广泛。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口腔科门诊下颌磨牙急性牙髓炎患者220例,男112例,女108例;年龄20~62岁;共220颗患牙。所有患者均无全身系统病史,无疼痛判断障碍,无酰胺类麻醉剂过敏史及亚硫酸盐过敏史。患者随机分为阿替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每组110颗。

1.2 治疗方法

阿替卡因组使用必兰(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法国碧兰公司生产),为复方制剂,其主要组分为每支1.7 ml含盐酸阿替卡因68 mg与酒石酸肾上腺素17 μg(以肾上腺素计),辅料为氯化钠、焦亚硫酸钠、盐酸、氢氧化钠和注射用水。利多卡因组使用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主要成分为盐酸利多卡因,辅料为氯化钠。2组患者均采用在患牙颊侧口腔黏膜下局部浸润注射给药。阿替卡因组每颗牙剂量约0.7 ml,注意注射前需重复抽回血以检查是否误入血管,注射速度不要超过1 ml/min,最大给药剂量不超过7 mg/kg体重,同时注意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慎用,以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利多卡因组要注意注射给药时一次量不要超过4.5 mg/kg(不用肾上腺素)。局麻药注射5 min后开始进行牙髓治疗,包括开髓、拔髓、根管预备或一次性根管治疗术。2组开髓后拔髓疼痛患者均行髓腔内注射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注射后继续完成治疗。

1.3 麻醉效果评定

患牙颊侧黏膜无针刺痛和患侧下唇麻木为麻醉起效标志。麻醉效果评定由同一名医生进行评估,分为麻醉完全、良好、有效和无效4级。麻醉完全:患者无疼痛感,无痛苦表情;麻醉良好:患者有轻度疼痛,但治疗可顺利进行;麻醉有效:患者感觉疼痛,有痛苦表情,但可忍受继续治疗;麻醉无效:患者感觉疼痛剧烈,无法配合治疗。其中疼痛程度评价结合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和语言描述评分法(verbal rating scal,VRS),将疼痛分为0~10整数段标尺。由受试者依据主观感受在标尺上打分,0为无痛;1~3轻度疼痛;4~7中度疼痛;8~10 重度疼痛[2,3]。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阿替卡因组的麻醉效果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利多卡因组的7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2组麻醉效果比较

3.讨论

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酰胺类口腔专用局部麻醉药,是一种以阿替卡因为主要麻醉成分的酰胺类局部麻醉复方制剂。阿替卡因含有一个独特的芳香环分子结构,提高了阿替卡因的脂溶性,而脂溶性决定了分子穿越神经纤维膜的能力,因而阿替卡因个较其他局部麻醉药有更强的渗透性和扩散性,从而提高了阿替卡因在神经纤维内的浓度,增强了神经阻滞作用。同时阿替卡因麻醉起效快、用量少、全身不良反应低、产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性较小、麻醉持续时间适宜、术后患者恢复知觉快、对血压、心率影响小等优点[4]。而且阿替卡因一般仅需局部浸润麻醉就可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减少了局部阻滞麻醉所可能引起的血肿、深部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本结果表明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下颌磨牙牙髓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利多卡因(P<0.05)。这可能是由于下颌磨牙区骨质结构特殊,其表面是较厚的骨密质,同时下颌管是一个骨密质的管道。临床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虽然有一定的麻醉效果,但是其局部渗透能力较小,麻醉效果并不理想。如果采用2%利多卡因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虽然能明显改善麻醉效果,但由于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较粗,进针较深时易伤及局部血管和神经,有导致局部血肿、下唇麻木,甚至深部感染的可能。在麻醉效果不理想时,使用针头较细的阿替卡因便于行髓腔内注射治疗,可使麻醉药物直接作用于牙髓神经,较好的解决了因下颌骨骨质致密而引起的麻醉效果不佳,提高了牙髓治疗过程中的麻醉效果。

阿替卡因具有操作简单、可以加压注射、注入黏膜时疼痛少、局部浸润强、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临床使用简便等诸多优点,使得下颌磨牙牙髓治疗的无痛操作能够顺利进行,易于被医护人员和患者广泛接受,是一种理想的口腔局部麻醉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辉、张大华、朱伟.成人牙科畏惧症的临床调查.广东牙病防治,2002,10:280-281.

2.李欣、卫克文、杨立.碧蓝麻在牙髓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1,18:300-301.

3.Heft MW,Parker SR.An experimental basis for revising the graphic rating scale for pain.Pain,1984,19:153-161.

4.Malamed SF,GagnonS,Leblanc DA.Comparison between articaine and lidocaine in pediatric dental patients.Pediatre Dent,2001,22:307-411.


我也来说两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茄子口腔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 登录注册
评论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Sorry,评论加载失败啦~~~
抢沙发,抢沙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