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头条 > 热点医讯> Int J Cardiol:连续高温天气,警惕院外心脏骤停

Int J Cardiol:连续高温天气,警惕院外心脏骤停

2016-07-14 14:38:50    浏览:0    评论:0    来源: 医脉通
字体大小: - +

最新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的一项韩国多城市研究显示,热浪(即气温持续两天高于第98百分位)能够使院外心脏骤停(OHCA)风险增加14%。研究者表示,当气温≥35℃连续持续两天或更长时间的时候,院外心脏骤停风险可上升到16%。

来自首尔国家医科大学的Si-Hyuck Kang等人表示,尽管该风险可随着高温时间的延长继续增加,但研究显示这种累加效应相对较小。以往研究结果发现,与心血管死亡相比,心梗、心脏节律异常及充血性心衰等心血管相关入院事件没有受到高温的影响,该研究结果也能够解释这些矛盾的结论。

研究者指出,极热天气对院外心脏骤停等这类医疗危机的影响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其他国家相同,韩国每年的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逐渐增加,已经从2006年的37.5/100000人增加至2010年的46.8/100000人。韩国的院外心脏骤停病死率已经达到了97%。

Kang等人写道,尽管若干研究一致表明心脏骤停在低温环境中的发生率更高,但这些研究在院外心脏骤停与高温关系方面的数据有限。为此,研究者从国家急救医学服务数据库中纳入了50318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受试者平均年龄为66.1岁,约2/3为男性。

研究对高温的定义是日平均气温至少连续两天高于年平均气温的第98百分位。基于此概念,院外心脏骤停增加14%与高温相关。院外心脏骤停高发时间集中于下午3点至5点之间,此时间段的室外温度是最高的。与以往的V型关系不同,研究者认为环境温度与院外心脏骤停之间存在非线性的J型关系。当日平均温度为22.5℃时,院外心脏骤停的风险是最低的,发现最低风险时当天的最高温度是28℃。

Benjamin Abella(宾夕法尼亚大学)认为,心脏负荷可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从统计学角度来讲,低温环境中也会出现心脏骤停的高发情况。他认为该研究的关键信息是,当温度高于28℃时,院外心脏骤停的风险也会增加。

亚组分析显示,≥65岁的成年人更易在热浪环境中发生院外心脏骤停(P=0.039)。众所周知,高龄人群对脱水迹象和症状的反应不及年轻人群,因此他们面对的风险更高。

医脉通编译自: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s Spike 14% Amid Heat Waves. Medscape. July 13, 2016


我也来说两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茄子口腔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 登录注册
评论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Sorry,评论加载失败啦~~~
抢沙发,抢沙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