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束CT对切牙管及其相对位置关系的测量分析
近期,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切牙管的相关参数,及切牙管与嵴顶、中切牙的相对位置关系,为临床前牙种植提供指导,希望能在前牙种植中规避损伤的风险,制定完善的种植计划。研究指出,性别对切牙管的长度、唇侧骨厚度以及与嵴顶的位置关系是有影响的,年龄对于切牙管本身的参数没有影响,但是对于切牙管与嵴顶和中切牙的相对位置有一定影响;CBCT测量在种植设计中是非常有价值的。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6期《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上。
选取129例种植患者的CBCT资料进行测量,分别截取切牙管矢状面、经切牙管长轴的冠状面、横断面的图片测量以下指标:低位矢径(Sda)、中位矢径(Sdb)、高位矢径(Sdc),并求得平均矢径(Sd),低位横径(Hda)、中位横径(Hdb)、高位横径(Hdc),并求得平均横径(Hd),长度(H),切牙管最低点唇侧骨厚度(Bt),与嵴顶距离(At),与中切牙的距离(Id)。根据患者性别、年龄进行分组,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体Sd为(3.41±0.87)mm,Hd为(5.16±0.93)mm,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为(14.29±3.27)mm,Bt为(7.49±1.05)mm,At为(8.25±1.71)mm,Id为(2.71±0.89)mm。男、女平均Sd分别为(3.64±0.90)mm、(3.28±0.82)mm,P=0.017;Hd分别为(4.98±0.89)mm、(5.27±0.94)mm,P=0.081;平均H分别为(15.47±2.75)mm、(13.59±3.32)mm,P=0.001;平均Bt分别为(7.90±0.96)mm、(7.25±1.03)mm,P=0.001;平均At分别为(7.61±1.45)mm、(8.64±1.74)mm,P=0.001;平均Id分别为(2.71±0.87)mm、(2.72±0.91)mm,P=0.983。按照年龄分组,Sd各组间P=0.325,Hd各组间P=0.636,H各组间P=0.292,Bt各组间P=0.116,At各组间P=0.010,Id各组间P<0.001。
相关链接:http://med.wanfangdata.com.cn/Journal/bjykdxxx.aspx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