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牙修复莫入4个误区
“老掉牙了”被习惯用来比喻司空见惯的陈旧事物,其实,牙齿缺损或缺失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会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切不可掉以轻心。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金友良主任看来,当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牙缺失后进行义齿修复,但是他们针对牙齿修复的观点却颇多错误。
观点一:年龄大了,随便有几颗牙能吃饭就行了,不要拔牙,也不要做牙的治疗。
许多口腔内有残根残冠没有及时治疗的老年人,都有这种想法。这种想法的错误有:1.不做义齿修复,影响咀嚼功能,进而影响消化吸收,因此,义齿修复对晚年的生活质量及寿命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残根残冠的不治疗、不拔除,会成为口腔内病灶牙。病灶牙可引起心脏病、肾病、关节炎等多种全身疾病。因此,对口腔内的坏牙要积极治疗,不能治疗的,要坚决拔除。
观点二:义齿修复后一直不用更换。
特别是全口义齿修复的老年患者,有的一副义齿用20年甚至30年之久,因为,缺牙后牙槽嵴存在进行性的不均匀吸收,随着牙槽嵴的不断吸收,义齿和牙槽嵴的密合性逐渐变差,加上义齿使用时的不均匀磨耗,会加重牙槽骨的吸收。因此,使用5年以上的义齿,应到医院复查一下,进行必要的调整或重新修复。
观点三:缺牙后不镶义齿,等真牙坏完了、拔完了,再镶个好的或将剩余的牙全部拔掉,这样,镶的假牙就不用再换了,一劳永逸。
首先,缺牙后牙槽嵴是不停地吸收的,所以一劳永逸是不存在的。最重要的是剩余的牙齿可以保留牙周膜的本体感受器,防止牙槽骨的吸收,还可以在上面制作各种固位装置,增加义齿的舒适度。因此,我们要积极地治疗牙齿,努力保留牙齿。
观点四:新义齿总没有原来的好用。
个别全口义齿的老年患者,可以在不同的医院做出许多副义齿,但都不满意。原因之一是牙槽嵴不停地吸收使义齿的固位和稳定比原来差了,其次是老年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差,对于使用多年的义齿,当然感觉新的不如旧的好。因此,要耐心地慢慢适应新义齿。当然,医生在不违反医疗原则的前提下也应该尽量根据旧义齿制作新义齿。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