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打造精准医疗同质化服务网络体系 网上可査
为确保济宁市医疗惠民工程顺利开展,有效降低群众看病就医困难,日前,济宁市印发《开展精准医疗同质化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目标到2018年,建成以市第一人民医院为区域医疗中心、涵盖20家二级及以上医院、100家乡镇卫生院、3000家村卫生室的医疗精准服务同质化服务网络体系。由此,一揽子民生“干货”已浮现在眼前。
改变 实现就医“一卡式”
结算、检查检验“一单通”济宁市区域医疗中心体系结构总体上可以概括为“1+X”模式,即一个区域医疗中心加上影像、心电、检验、病理等“X”个分中心。具体包括:建设共享的临床信息会诊平台、统一的中心数据库、互通的医院间网络、通用的就医卡、便民的门户网站。
据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起,济宁市将社会保障卡作为结算工具,实现群众看病就医“一卡式”结算;大力推进“门诊前移”,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和医疗机构诊疗信息的整合; 实现全市50%的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影像、心电、检验、病理等检查检验项目互联互通,实现群众在看病就医检查检验项目上的“一单通”; 建设全市统一的健康数据云平台,并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实现分级诊疗模式下医疗服务同质化。
实施 诊疗档案库互联互通,避免重复检查用药
据介绍,济宁市将建设区域性患者电子诊疗档案库,包含诊断和诊疗事件,涉及出院小结、医学影像、检验检查报告、患者基本信息等,全部覆盖住院和门诊医生工作站。同时,将大医院临床路径收录纳入系统,在医疗集团内部医院间实现共享下载、使用,有效规范不同医院医务人员诊疗行为,有效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
为给群众看病就医提供方便,济宁市还将6215个保健医生服务团队“一对一”保健巡诊服务纳入各医院长效服务机制,将保健巡诊与门诊服务一并纳入医院绩效考核,实现“门诊前移”与“诊疗前置”,实现基层群众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数据中心网络内的各家医院检验检查报告还将开通网上报告查询功能,患者只需要实名注册登录,就可以查询自己的报告。
此外,建设区域影像、区域心电、区域临床检验和区域病理等系统,实现区域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
便利 鼓励采用分时错峰预约
作为便民利民的重要举措,济宁市将对医保患者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社会保障“一卡式”结算方式,对非医保患者实现医疗集团内统一编码就诊卡,进行跨院就诊及结算。患者可以通过网络、电话、手机APP 进行预约医疗集团内专家号源,鼓励患者首诊在基层医疗机构,并对上级医院专家、大型检查、手术等实行“直通车”预约机制,并以此推动上级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手术、会诊、查房等。值得注意的是,鼓励采用分时错峰预约,时间段控制在一小时之内。
济宁市将建设高值耗材信息公示平台,通过平台对全市医院高值耗材采购量、每家医院的采购量、某一批耗材采购价等进行授权监测管理,规范医院高值耗材的采购、使用和管理,同时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此外,充分利用银联数据和各大银行资源,建设医疗集团内一站式付费服务平台。
不仅如此,济宁市还将定期发布单病种绩效分析报告,对同一病种在各级医院迸行院际比较分析,有针对性地降低特殊病种的均次费用、药占比和平均住院日。
最多输入500字,目前已经输入0字